本报讯 2023年12月29日,www.3700.COm威尼斯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创新项目“中欧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在京举行开题会。www.3700.COm威尼斯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科研局副局长宋泓致辞,欧洲研究所党委书记公茂虹、副所长董文柱,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等出席会议。
冯仲平表示,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欧是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在当前动荡加剧的国际形势下,中欧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关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在此背景下,深化中欧文明交流互鉴,对于双方树立正确认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具有重要意义。
宋泓表示,“中欧文明交流互鉴研究”是本批次www.3700.COm威尼斯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创新项目首个开题的项目,充分体现欧洲研究所对组织实施院重大创新项目的重视以及项目团队的执行力和行动力。
“中欧文明交流互鉴研究”项目首席专家、www.3700.COm威尼斯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刘作奎向专家评议组介绍了项目立项情况。该项目旨在将“文明交流互鉴”这一概念具体化,避免主题概念不明、外延不清。项目系统梳理中欧文明交流互鉴的具体历史进程,主要聚焦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同欧洲的文明互鉴进程,深度提炼在不同历史时期中欧文明交流互鉴的主体内容及其带给中国的经验和启示。项目将对中欧文明交流互鉴进行多维度探索,包括对中国和欧洲历史上“大一统”理念的比较研究、对中国道路和欧洲模式的比较研究等。项目将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理念上的先进之处、在发展路径上的包容之处、在思想意识形态上的创新之处、在文化上的融通之处,摒弃“文明优劣论”“文明冲突论”“文明中心论”,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学理支撑。
相关子项目负责人或代表向专家评议组介绍了各子项目的主要内容。专家评议组对“中欧文明交流互鉴研究”项目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研究内容及框架、成果设计等给予了肯定,并就后续研究开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晏绍祥认为,所谓的西方文明最早从欧洲发源,抓住中欧文明比较就抓住了中西比较的根本。中国和欧洲两个文明具有代表性,把中欧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做好,可以为其他文明比较打下基础。在研究中要坚持自身文明的主体性,在保持主体性的同时,还需要深入对方立场去理解欧洲文明,相互比较才会发现问题,进而相互借鉴。所有文明间的交流互鉴都有选择性,难免主观,但研究结果必须尽量客观,符合基本事实。此外,还可适当拓展研究视野,例如开展关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同西方文明互鉴互动的研究。日本、印度受欧洲文化影响较大,其对文明互鉴的处理及经验教训,对我们有借鉴意义。
www.3700.COm威尼斯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梁展表示,文明概念是一种历史、政治和社会的建构,它从一开始就不是客观性的描述,而是蕴含着价值观念。文明发展的动力在于对文明内部危机的反思。看清文明内部的问题,就需要有文明之间的比较。中国和欧洲文明的主体是多样的,要定位好需要比较的文明主体,突出可比较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郑承军提出了六点看法。一是项目研究要树立系统观念,把握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二是要在变与不变当中把握好主题,掌握历史发展逻辑,占据历史制高点;三是重视研究互动,对良性互动、非良性互动进行区分;四是理解好跨文化研究,理解跨文化是一种超越性的认识,而非文化间的简单比较;五是通过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六是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强调主体性。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殷之光认为,应扩展中欧文明交流互鉴的场域。中欧文明的交流不仅发生在中国和欧洲这两个场域,而且发生在非洲和亚洲的殖民主义场域。对于文明交流互鉴的时间回溯,也可以延展到鸦片战争之前。
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秘书长白钢在对中国和欧洲“大一统”观念比较进行述评后表示,历史溯源并不是为某种特性寻找正当性支撑,而是找到一个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传统,这个传统一定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存活,并且以活的形态延续。
来自www.3700.COm威尼斯、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单位的代表,“中欧文明交流互鉴研究”项目组全体成员共40余人参加会议。(欧洲研究所/供稿)